田艺苗的田 2022-08-02 21:49:15
即使是在如今这样一个最纷繁复杂最五光十色的科技信息时代,古典音乐仍然保持着那高冷的姿态,大多数人还是以为古典音乐高深莫测遥不可及逼格太高,让你们望尘莫及。
所幸还有电影这门被大众钟爱的艺术,将古典音乐带到你们面前,你们才发现原来它没有那么高冷,因为你竟然也被感动了。别再说你对古典音乐一无所知,这些歌你明明是听过的,经久不衰的旋律配合着电影画面,造就了那些充满神迹令人陶醉的瞬间,在这些瞬间,散发着永恒的意味,你为之动容。然后发现古典音乐的博大、深邃和包容,这也是一种你能爱上的音乐啊。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希望是人间至善
在那部几乎一半的地球人都看过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为了听这首曲子被关黑屋一个星期,但是在音乐响起的那一刻,,操场的狱友们悲催的脸上也浮现出对自由的渴望,对围墙之外的世界的憧憬,那一首曲子的时间,让那些习惯了绝望的人们重新开始向往,向往自由,向往外面美好的世界。
是不是很神奇,音乐所能创造的东西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这首神奇的曲子就是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羽毛实在是太华丽了”,,还指人们对于美丽人生的向往。
知识普及:莫扎特是18世纪奥地利作曲家,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音乐神童“,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35岁便英年早逝的莫扎特,无疑是一个天份极高的艺术家,在西方音乐历史中,只有他被毫无疑问地公认为音乐界的旷世奇才。代表作品有《奏鸣曲》、《协奏曲》、《安魂曲》。
Nearer My God to Thee
音乐消除对死亡的恐惧
几乎全球人都看过的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我相信你一定记得那几个不怕死的提琴手。当船撞上冰山后,船身开始剧烈的倾斜,整个Titanic一片混乱,人们忙着生,忙着死,忙着背叛,忙着救赎,忙着在别离中挣扎,但是几位提琴手却一脸的从容,仍在甲板上演奏着音乐,他们不是不畏惧,只是在偷生的面前有更崇高的东西,那就是音乐。
他们所演奏最后一首乐曲就是这首Nearer my God to Thee(与主相亲),这首诗歌的作者是莎拉女士(Sarah Flower Adams,1805-1848)。
知识普及:莎拉喜欢音乐,更期望藉戏剧反映人生,并达到宗教目的,因此便热爱於舞台上的演出,后来她因体弱多病,不得不放下舞台而转向文学创作去发展。这首"与主更亲近"之创作灵感,是根据创世记中,雅各为逃避以扫的愤怒,,乡而来到荒僻的旷野。这首诗发表于1840年,当时还未受到肯定,直到1856年,作曲家孟逊博士为它谱曲之後,才广受大家肯定及喜爱。
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Aria Sul G》
拷问人性的声音
在大卫·芬奇导演的经典悬疑片《七宗罪》中,当影片进行到20多分钟时,摩根·弗里曼在图书馆查阅有关“七死罪”的书籍资料,布拉德·皮特正在琢磨现场案发照片,这时弗里曼播放了一段古典音乐,来自巴赫D大调第三组曲咏叹调,这是一个不起眼的瞬间,但是这段音乐是有寓意的。这是光明美好的音乐,似乎是上帝带来的希望福音,让人能够平静思考人性中的善与恶,使得电影带上了一种宿命式的苍凉感。
知识普及:巴赫是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真是多才多艺。被尊称为西方“现代音乐”之父,巴赫自己在一生中并未享有盛名,而且在死后五十年中就已被世人遗忘,但是在近一个半世纪中他的名气却在不断地增长。巴赫作为虔诚基督徒,所创作的音乐体现了“赞颂上帝的和谐声音”。《G弦上的咏叹调Aria Sul G》在沉静中蕴含了磅礴的气势,尤其是开头,歌德曾经评价说:“是这样的华丽庄严,使人可以想象到一大群显要人物沿着长长的楼梯鱼贯而下。”巴赫的代表作品有《勃兰登堡协奏曲》,《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等等。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
自我陶醉的瞬间
贝多芬的《欢乐颂》是古典音乐中的经典之作,电影中经常将其用作配乐,表现激昂的情绪。但是有些别具一格的导演,喜欢“反用”这段音乐,形成强烈的戏剧效果。
在著名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令世界震惊的电影《发条橙》中,主人公阿莱士和他的同伙混混们有个特殊的喜好:一边听贝多芬的作品一边女性。每当阿莱士行凶作恶时《欢乐颂》就会响起,在让人感到惊愕同时也起到了一种奇异的反衬效果。影片寓意至之深,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
另外,在很多人已经看了5遍以上的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加里·奥德曼扮演的神经质警察败类兼杀人狂让观众过目不忘,你们肯定记得在他行凶前,他总要听一段古典音乐,此时别人还不能打扰他,他听的正是贝多芬的《欢乐颂》。
贝多芬的音乐在电影里面确实制造了那种让人陶醉的瞬间,即使是恶人的自我陶醉。这不只是导演们的臆造,最喜欢的音乐家中就有贝多芬的名字,。
知识普及:贝多芬,是18世纪的德国作曲家和音乐家。他三十岁时才开始写第一部交响曲,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他对生活的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他是真正能扼住命运的喉咙的人。其代表作有交响乐《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欢乐颂》,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等等。
瓦格纳的歌剧《女武神》序曲
控诉战争对人的异化
在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旷世巨作《现代启示录》中,由罗伯特·迪尼罗扮演的直升机飞行队长带领部队去轰炸越南村庄一段,而轰炸的目的不是为别的,就是为了建立一个“安全”的冲浪赛场!伴着机枪的轰鸣声,喇叭以大分贝的功率播放着瓦格纳的歌剧《女武神》,无辜的越南村民在战火和音乐中呼号奔跑,这段音乐和画面的配合显示出战争的非正义性,熟悉历史就不难理解科波拉要选这段音乐的原因,,科波拉的用意是不言而喻的。
知识普及: 瓦格纳是比贝多芬稍晚的德国作曲家,著名的古典音乐大师。、宗教方面思想的复杂性(反犹太主义等),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据说曾叫人在拜罗伊特为他专门演出瓦格纳的作品,当时他感动得流泪,恨不得与这位上个世纪的天才执手亲谈。另外哲学家尼采和叔本华都曾经是他的好朋友兼粉丝,但是后来他们都因为瓦格纳的思想一一决裂了。瓦格纳代表作品有:《黎恩济》《漂泊的荷兰人》《汤豪舍》《罗恩格林》。
马斯卡尼《乡村骑士》的序曲
勃发的青春气息
在姜文的成名作《阳光灿烂的日子》中,也用到了古典音乐。这在国产片中是很罕有的,从这点都可以看出姜文的独具慧眼。来自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青春的惆怅和绮丽都在这音乐里,男主人公独自踏上屋顶,音乐响起的场面让人感佩莫名,至今难忘。每当马小军看到米兰,优美舒缓的旋律再配上慢镜的恰当运用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气氛,生动的表现了少男的初恋感觉。此外,在电影结尾处也用了这段音乐,结尾游泳池的戏是影片的经典片段,可以看出姜文对马丁·西科塞斯《愤怒的公牛》开头片段的模仿,音乐用的都是同一段,也同样用了高速摄影,造成了强烈的戏剧效果。
知识普及:马斯卡尼是19世纪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代表作有歌剧《乡村骑士》。马斯卡尼强调旋律的叙事性以求更贴近生活,因此他喜欢咏叙调风格,擅长戏剧性的效果,使幽静与躁动、炽烈与抒情有强烈的对比。
纵观以上,是不是发现古典音乐并没有那么高冷,但却又如此神奇?
最后,重温《泰坦尼克号》中古典音乐创造的让人动容的瞬间,
但愿我们都能得到内心的平静,即使死亡的阴影驱散不开。
田艺苗:十分钟读懂名曲密码
现已开放微信服务号订阅
♫ 田老师的节目,在微信就可以直接听哦 ♫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关注
艺苗听音乐
田艺苗官方微信服务号
言语尽头,音乐响起。
Tips
订阅方式:
1 关注“艺苗听音乐”微信服务号
2 在服务号自定义菜单点击“名曲密码”
3 点击任意一期节目或专辑链接,
按指示完成付费
(★特别福利:订阅者将有机会获得田老师赠送的书籍、音乐会和音乐讲座的门票等礼物!)
点击“阅读原文”,立刻订阅《名曲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