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音乐联盟

彝族深山寻非遗——大号唢呐

崇州君伙库 2022-07-30 23:34:04


彝族深山大号唢呐

图/田明章



唢呐,彝族双簧气鸣乐器。彝语称莫合、莫轰、拜来、泽乃等。


 

其中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民间吹奏乐以大号唢呐见长,被人们称为“鸣响师”、“抬轿行”。


 

大号唢呐主要分布在会理县的关河乡、小黑箐白鸡乡等地,他们广泛活跃于会理城乡,为民间的婚丧嫁娶、红白喜事等礼仪活动以及打醮求雨、祭祀庆典等社会活动进行演奏。


 

其演奏技艺主要是家族间口传心授世代沿袭而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大号唢呐乐班使用的乐器以大号唢呐、小号唢呐为主,兼有笛子、胡琴、月琴、锣鼓等,依仪式场所不同,其演奏的程式和程序也有所不同。


 

大号唢呐乐班的演奏有传统的程式和过程,有传统曲牌、乐曲、还有由本地区各民族中流传的民歌、小调。


 

代表性曲目有:开场调、迎客调、欢迎调、走访调、上轿调、上菜调、接送调、过街调、留客调等。


 

2018年2月26日我们驾车近700公里,前往会理县关河镇的大黑依村,寻找到了大号唢呐的传承人梁德海老人,他的祖上是从云南迁徙过来的彝族,大号唢呐传承到他的手上已经第五代了。


 

他带出来的徒弟有一百多人了,但大部分岁数都比较大了,年青人好多不愿意学。他决定把自己的孙子教会,让这一古老的技艺能够流传下去。


2009 年 7 月13 日,大号唢呐被列入凉山州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2月27日摄于四咱省凉山州会理县关河镇大黑依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