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琴音乐网 2022-08-02 01:21:49
论半音阶的调性选择(三)
文/龙登杰
(听着口琴曲来阅读呗)
除了音阶的常规吹法,上篇文章的7个大调,还可以根据乐曲的情况,选择do和fa的不同吹法。
例如:一首优美的流行曲《后会无期》,降B大调,非常好吹。开头的旋律2 21b7 2 541,其中,前4个音都用吸气,而后3个音,都用吹气,这样乐句会非常连贯,因为其中仅仅吹吸切换了一次。这就是含有do和fa的调性的美妙之处,这两个音,既可以是吹,也可以是吸,根据上下文灵活的选择用法,上乐句连贯,同时技术变得简单。(推荐曲目:降B大调《后会无期》)
第二个例子:另一首很优美的流行曲《飘雪》(原曲为日本中岛美嘉的《雪之华》),原曲是B大调,属于难吹的调之一,网上有很多琴友选择用原调吹,演奏起来很困难,效果也不好。因为此曲的意境是很唯美,需要用连贯乐句吹奏,如果用B大调演奏,我们会一直吹吸吹吸吹吸切换,哪怕再顶级的口琴大师,也没办法做得连贯,这是物理现象的必然。拿第一句来举例:
吸 吸 吹 吸 吸 吹 吸 吸 吹 吸 吸 吹 吸
#4 #2 #1 #2 #4 #1 , #4 #4 #5 7 7 #5 #4
于是,我往下一个半音转调,变成降B大调,于是曲子变得非常容易连贯起来:
吸 吸 吸 吸 吸 吸 吹 吹 吹 吸 吸 吹 吹
4 2 1 2 4 1 , 4 4 5 b7 b7 5 4
跟上文提到的一个概念一样,没有连续吹吸切换的单个音了,所有吹吸切换之后都至少有两个音是同吹吸的关系。(推荐曲目:降B大调《飘雪》)
第三个例子,是圣桑的《天鹅》,这是一首经典的古典音乐作品,原曲为G大调,前文提到过,是难吹的调之一。第一句5#47 325,基本上,做不到连贯的效果(除非调了很大的混响)。
于是我转调成了Gb大调,第一句变成b5 4 b7 b3 b2 b5,前三个音,配合左右开弓舌堵方法,连贯程度可以媲美小提琴了,因为都是吸气音。(推荐曲目:降B大调《天鹅》)
第四个例子,日本经典动画片数码宝贝的《butterfly》,这首曲子是很多80后的童年情怀,所以很受欢迎,在bilibili网站上,有非常多口琴演奏的版本。然而,这曲子原调是E大调,是最难演奏的调之一,基本全程都在吹吸切换。
于是我转调成了F大调。不但好吹、连贯,而且还可以用很多双音以及和弦的效果。这个是E大调不可能做到的。(推荐曲目:F大调《Butterfly》)
第五个例子,马斯涅的《沉思》,这是几乎每一个小提琴家都演奏过的乐曲,也有不少别的乐器演奏过,比较出名的是大提琴和长笛的版本。原曲为D大调,也是难吹的调,所以主题的#4 5 #4 3 #4 6,刚好就是半音阶口琴上的吸吹吸吹吸吸,是没办法做连贯的。
于是我将其转成了Db大调,#4 5 #4 3 #4 6变成了4 b5 4 b3 4 b6,吹奏起来是吸吸吸吸吸吹,演奏的效果是非常棒的。整首曲子的技术变得简单了,而且演奏效果更接近小提琴的连贯感。(推荐曲目:降D大调《沉思》)
通过以上5个例子,能感觉到,在半音阶口琴上,选择合适的调性是多么重要。我们表演半音阶口琴给观众听,不是给他们展示这个乐器演奏起来有多么困难,而是展示给他们看,这个乐器演奏的效果有多么辉煌。
第六个例子:台湾的朱蒂口琴重奏团,以一曲《尘中之鸟》在2013年德国世界口琴大赛中勇夺三重奏组冠军。这首曲子,改编自伟大的匈牙利小提琴家Roby Lakatos的作品。原曲为e小调,是一个对小提琴而言非常顺手的调,然后对半音阶口琴而言,并不顺手,充满了连续吹吸切换的单个音。于是朱蒂乐团用了一个很聪明的做法,将曲子转成了f小调。
于是,这首曲子的辉煌效果就出来了。笔者可以下结论,假如这首曲子用e小调演奏,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这个效果的,因为,音与音之间连不起来。(推荐曲目:f小调《尘中之鸟》)
F小调,这里需要重点介绍,因为这是笔者最偏爱的调,因为,这个调无论在和声小调还是旋律小调的情况下,都非常好吹:
和声小调(半音阶口琴吹气最多的调,只有一个吸气音)
吹 吸 吹
45b6 b7 1b23
旋律小调
吹 吸 吹
45b6 b712 34
任何小调的乐曲,只要在F小调上演奏,都会非常舒服,非常连贯,同时又可以轻易奏出高速复杂的乐句。(推荐曲目:F小调《Neverland Blues》)
小编有话说
谢谢您转发给更多的口琴爱好者,咱们微信公众号的关注人数在不断增加,谢谢大家的喜爱,大家有想听的口琴曲、想学的口琴曲、对朋友想说的话、想给朋友点歌等各种需求都可以在后台留言,小编将在文案和电台节目中推送您的内容,谢谢您们的厚爱,以后小编继续给大家推送优秀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