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音乐联盟

诗班该如何选择敬拜诗歌?

基督教华语音乐网 2022-07-31 18:59:25


前些日子,不少弟兄姊妹问我“该如何选诗歌?”经过思考及对自己服侍的总结,我乐意将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对整场来说,诗歌是最为重要的素材;合理的选择诗歌不仅能够让带领者的服侍轻松万千,更能够帮助会众深入恩典,在过程中经历的同在。下面就列出选择诗歌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一、 歌词的主题性


在过程中歌词所传达的信息直接影响会众的焦点和表达方式。因此,过程中所使用的多首赞美诗需要有统一的思想。也就是说,从歌词上,必须能够清楚、流畅的呈现出同一主题。举例来说,主题若为“的伟大”,所选择的诗歌也必须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这一主题,而非插入其他主题,如“宣教”、“赎罪”等。


除中心思想上的统一性外,也需要考虑到一些概念及名词使用上的差别。例如:,磐石”,两首诗歌虽然都是诉说伟大的作为,但焦点却截然不同。因此,在选择诗歌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概念及中心思想上的出入。


但值得提醒的是,歌词的主题性并不表明信息的单一性。多首赞美诗的歌词过度相似,会让会众产生“疲劳”,感觉信息单调、无趣。



二、调性的安排


调性的意义在音乐中举足轻重,但在带领中却是最容易让人忽略的一个要素。作为带领者,必须要考虑到调性带给信徒的感受。

调性使用不当会让者有种被抽离的感觉。从感受上来讲,如同将会众放在了不当的位置;又如同音乐演奏中的走音。


所谓的调性包括主音高度和调式。



1、主音高度


就主音高度而言,首先要考虑的是调的走向是否符合音乐属性。合理的走向可以带出一种“流畅”感。其次就是调与调之间的音程关系,好的音程关系可以让过程丰满有加,不合适的音程关系会带给会众紧张、怀疑、破碎等感受。


总的来说,是调的走向决定了的氛围。一般来说,将赞美诗的调按照音乐基本走向走向设计的会倍感流畅。而照音程关系设计的会凸显丰富感。



2、调式


所谓的调式是指,若干高低不同的乐音,围绕某一有稳定感的中心音,按一定的音程关系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体系,称为调式。现今教会里最常见的调式包括自然大调、自然小调等等。


自然大调表现出明朗、积极、快乐、自信等特点;自然小调表现出忧郁、暗淡、伤心、消极等特点。


在同一场中必须合理安排调式之间的关系。透过调式塑造的氛围。如安排不当很可能会造成忽喜忽悲、忽高昂忽低落的不稳定氛围。



三、节奏与速度方面的考虑


对于节奏与速度上的安排没有固定的模式,无论是由慢至快,或由快至慢,都可根据带领者的意图适当安排。然而,也需要尽量避免毫无章法的转换,无秩序的变换速度势必给减分。


而节奏方面需要考虑的则是两首不同节奏的诗歌之间的转换问题。若能够成功的转换,可以带给会众新鲜的感受。但不自然的转变让会众感到不适。



四、驾驭能力


在选用诗歌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到是否有驾驭的能力。包括乐队处理诗歌的能力和会众唱诗的能力。因此,在选用诗歌的时候不建议选用过多陌生且难度较大的诗歌,而是选用大家可以与带领者共鸣的诗歌。


若想要选用一些新诗歌,建议在比例上不超过整场的四分之一。



五、诗歌类型


从诗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将诗歌分为赞美、宣告、个人灵修、劝慰、祈祷等类型。按照的意义看,在选用诗歌时应尽量选择以为目的的诗歌,而非太多关注自我。然而,在过程中有时融入一些“人本诗歌”,如互动性的、劝勉性的、祈祷性的诗歌,也可能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会中常用的诗歌,除了表达方式上的不同外,还会有音乐风格上的不同。作为带领者,需要考虑到会众的需求是什么?会众不善于使用的音乐风格又是什么?


通常在教会中会有古典与现代之争,有些弟兄姊妹喜欢古典圣诗,认为现代乐缺乏圣感。而另外一些喜欢现代乐的弟兄姊妹却截然相反,认为古典圣诗缺乏活力,已经是过去时代的产物,现代乐更能引人进入。


笔者认为,所谓的教会音乐并非是风格上的区别,而是用途上的分别为圣。任何一种音乐风格都有一个相应的群体,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某一类型的诗歌,同时也尊重那些与我们不同的肢体。



六、关于《迦南诗选》和“学错误”的诗歌


常听到有些弟兄姊妹批评《迦南诗选》,找出其中作曲、作词上的各样问题。有些较极端的人不仅自己不接受,同时也禁止教会其他肢体接受。


在笔者看来,《迦南诗选》中确实有很多诗歌在作曲与作词上不完全,但它在上的价值却已经超过了音乐的完美性。照音乐的角度讲,《迦南诗选》是不完全的;然而照来讲,它的价值却远超过音乐本身。


尤其是在中国的农村教会,《迦南诗选》的影响力仅次于,更远超过城市教会所认可的圣诗与现代音乐。除此之外,《迦南诗选》中的诗歌可以在乡间被人咏唱,也可以在国际舞台上被音乐家们演奏,这一切都显明了其在上的价值。


另外,还有一些诗歌被人贴上“学错误”的标签,例如:“我以祷告来到你面前”中的‘每一次我祷告,我摇动你的手’、“献上自己为祭”中的‘让我们重建大卫倒塌的帐幕’等。


笔者认为,近代出现的赞美诗中确实不乏出现学错误。但真正的学错误应当从整体所传递的信息衡量,而非字面意思。若是拘泥于字眼,就无法理解诗歌体的微妙之处了。在诗歌体中通常使用情感性的、夸张性的言语;如同大卫在诗篇中说:“我因唉哼而困乏,我每夜流泪,把床榻漂起,把褥子湿透(诗 6:6)”。他所描述的并非事实性的床榻漂起、褥子湿透,而是形容自己因困苦而带出的痛悔心境。



总结:


带领如同作曲一般,需要将不同调式的诗歌进行合理安排,让整场成为一个美妙的音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