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音乐联盟

选出一首你喜欢的小调音乐

昆山飞音琴行 2022-08-02 20:24:00



十二个小调


1. 忧郁虔诚的【C小调】

贝多芬《悲怆奏鸣曲》

C小调,忧郁之中带着庄严,仿佛一颗虔诚的、遭受苦难的心灵在坚持倾诉着心中的渴望,譬如,肖邦的《革命练习曲》。

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是广大乐迷所熟悉的一部名作,这部奏鸣曲的第二乐章,温馨而虔诚,带着怀旧般的伤感,如一首深沉的颂歌。

2. 悲愤哀鸣的【升C小调】

肖邦《升C小调夜曲》

升C小调的作品,有许多哀鸣悲愤之作,有时也会如惊雷震天。当它的力量迸发之时,胸臆的悲愤溢于言表。它是痛苦的哀鸣,它是生命的呼唤。

肖邦的《升C小调夜曲》是他的一首遗作,它凄美动人,流露出作曲家的亡国之恨。小提琴大师米尔斯坦将其改编成小提琴与钢琴的版本,愈发凸显了其激烈的内心层次。

3. 壮怀激烈的【D小调】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D小调是阴郁的小调,是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悲歌,它壮怀激烈,豪情万丈,如奔涌在险峻深渊中的惊涛骇浪,贝多芬不朽的《第九交响曲》便是其中的典范。

西贝柳斯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阴郁而辉煌,壮怀激烈而富有悲剧美学,令人百听不厌,这部伟大的作品即使被誉为“最伟大的小提琴协奏曲”也绝不为过。

4. 敏感细腻的【升D小调】

斯克里亚宾《升D小调练习曲》

升D小调是思维活跃而敏感细腻的调性,天生就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具有诗人的气魄,能够驾驭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戏剧化的听觉效果。


斯克里亚宾的《升D小调练习曲》是他练习曲中最著名的一首,其中有着部分肖邦的气质,又有着斯克里亚宾独特的音画效果。通过音乐,仿佛能看到西伯利亚的大雪纷纷,飘落在辽阔的俄罗斯大地上。

5. 沉郁顿挫的【E小调】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

E小调悲伤忧郁,通常具有不寻常的感觉,乐曲经常产生奇特的形态与魅力。最经典的莫过于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了,它纤柔伤感,而又有着铿锵顿挫的戏剧化段落,是每个小提琴家必演的杰作。


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也是一部乐迷熟知的作品,它有着极其柔美的慢板乐章,和如火焰般炽烈刚猛的终曲,它整体色调是阴郁幽蓝的,这股忧郁之下蕴藏着雷鸣般磅礴浩大的气势。

6. 悲怆炽烈的【F小调】

贝多芬《热情奏鸣曲》

F小调是最具感情深度的调性,悲怆的小调,无比的沉重,具有强大的悲剧性,令人人为之唏嘘,热泪潸然。


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这部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钢琴巨作,兼收并蓄了高度奋发和悲怆的炽烈情绪,十分热烈紧张的内容,发出了贝多芬深长而热情的呼喊!

7. 不甘寂寞的【升F小调】

海顿《第四十五号交响曲“告别”》

升F小调是可以诙谐中透着几分寂寞,它仿佛一个时常会感到孤独的顽童,在喧哗嬉闹之后归于沉静的思考。


海顿的《告别交响曲》得名于其最后一个乐章,乐曲的最后,海顿让各个乐手在演奏完毕自己声部以后,收拾好乐器,吹熄谱架上的蜡烛依次退场,最后只留下一两个人孤单地继续演奏。

8. 灰暗悲哀的【G小调】

阿尔比诺尼《柔板》

G小调的作品总能给人一种强烈的悲剧感,色彩灰暗绝望,有时暴躁易怒,有时则如万念俱灰的灵魂深渊,如肖邦的《G小调第一叙事曲》。


阿尔比诺尼的《柔板》是否出自他本人之笔尚有争议,但毫无疑问这首作品苍凉悲伤的旋律让听过的人都难以忘怀。在通奏低音的烘托下,主题旋律一再反复,如梦中呓语,如深陷在痛苦的往事中频频自我追问。

9. 活泼优雅的【升G小调】

肖邦《升G小调练习曲》

升G小调的在小调中,似乎显得不那么悲伤,它大多数时候显得活泼不羁,姿态优雅释然。


肖邦的《升G小调练习曲》是一首优雅的、带有伤心的“触键练习”。评论家称其为:“透过眼泪而微笑。”据说肖邦在写作它的时候,心里想象着一个波兰流亡者在雪撬银铃声中,沿着茫茫无尽头的冰雪小道,流放到远方去的情景。

10. 凛冽多姿的【A小调】

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

A小调的氛围似乎有几分寒意,如肖邦的《冬风练习曲》中的情景,但这种凛冽的气质下透着篝火般的温暖。舒曼的大提琴协奏曲和钢琴协奏曲都有着这样的感觉。


格里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是一首大名曲,天生就带着北欧萧瑟的寒意以及绚丽多彩的民间舞曲风格,那清冽幽谧的钢琴声诉说着挪威光该陆离的神话故事。

11. 庄严肃穆的【降B小调】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

降B小调的似乎总是有种虔诚的信念感,李斯特的《追雪》给人的感觉就是如此,仿佛心中总有着难以磨灭的执念。


柴可夫斯基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是每个钢琴家都绕不开的经典,他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抒情又华丽

12. 深刻醒悟的【B小调】

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

B小调的作品,总有着顿悟人生的感慨,舒伯特的《第八交响曲“未完成”》、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怆”》、肖邦《第三钢琴奏鸣曲》都是他们晚期富含人生总结意味的代表作。


李斯特的《B小调钢琴奏鸣曲》是令其跻身一流作曲家行列的作品,开创了一种变奏形式的奏鸣曲先河,充分发挥了钢琴交响化的演奏效果,从一个简单的动机衍生出纷繁复杂的深刻思索





当然,每首曲子的具体性格

还取决于 速度、结构、配器 等因素

调性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