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音乐联盟

【人文澧州】澧水地方小调

以澧为荣 2022-08-01 23:15:59

       澧水地方小调是在澧阳平原上广为传唱并辐射周边地区的一种独特音乐载体,调式多系五声徵调式,其次是五声商调式和羽调式,极少出现交替调式。澧水地方小调具有行腔优美缠绵,语言朴实生动,内容涵盖广泛等特点,唱词均为本土方言,词曲固定。

采访澧县澧南镇栗木村地方小调老传唱人金义德

       从词曲格式来看,澧水地方小调可划分为:规整类和不规整类。规整类的词曲长短固定,常以多段歌词演唱一个内容,七字句、五字句、上下句居多。不规整类又可以分为段落不规整和语句不规整。另外,还有一种类型,因大量加入衬词,使单乐句变成多乐段,打破了歌曲的方整结构,从而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地方小调的产生和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汉代开始起源,至清代已集大成。1953年,澧县文化馆搜集民歌200多首,编成《澧县民歌集》,1979年,按照上级文化部门安排,澧县文化馆在全县范围内收集到地方小调600多首,分布于山、丘、平、湖各个乡村、集镇。据考证,我县老人金义德、郭祖敦、赵申兰、彭奉云等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学习演唱地方小调,每个人都能唱二,三百首不等。澧县村民农闲时演唱地方小调

       澧水地方小调具有研究澧州本土文化的音乐价值和文学价值。它贴近生活,简洁生动,是老百姓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在生活、休闲、娱乐、集庆等场合广为传唱,通过文艺工作者挖掘、整理、改编把它搬上了舞台,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2016年列入常德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资料来源/澧县非遗办

编辑/付蝶



THE END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