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风光的彩云之南
以其独特的
高原地貌与人文景观
造就了
“石头长到云层外”
“草帽当锅盖”
之类云南十八怪等神奇多彩的滇文化
就拿地名来说
中国辣椒之乡丘北的乡村地名就奇特有趣
像普者黑、腻脚、树皮等地名就让人感到神秘莫测、浮想联翩。
说到普者黑,这个彝族撒尼人聚居的鱼米之乡以其奇山秀水成为国内外游人争相一睹风采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成为了湖南卫视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以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电视剧等诸多剧组青睐的外景拍摄地。而腻脚,是一个盛产陈年佳酿美酒飘香的地方。再看树皮,这又是一个在金秋用鲜红辣椒写就红色之美,让人品味到秋天另一种节奏和韵律的美丽彝乡。当然,这些热土呈现的耀眼光芒并非缘于她有着奇特的地名,而是在于她尽情舒展的自然生态之美与大气恬美的民族生活画卷。
朱志刚摄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天,是丘北辣椒主产区树皮彝族乡人民群众一年里最大的节日,较之“上天下地星辰满”的火把节更令农家人欣喜和情怀激荡。辣椒丰收的时节,带着踏足乡间的轻松和惬意,我游走于树皮乡的广袤田畴和大小村落,看到靠栽种辣椒摘下贫困帽子,叩开致富之门的农民朋友开着汽车、农用车或摩托不时从身旁驶过,逐渐消失在平坦笔直的弹石路的尽头。放眼望去,连绵数万亩的土地身披火红的衣装,一棵棵密集生长体态矮小的辣椒树上坠满了红润鲜活的小辣椒,视野里的景状如偏好红色的画家用大写意的手法,把起伏连绵的树皮坝子描绘得异常壮观迷人。
在村庄里,陆续采收的辣椒已挂满了农家屋舍的墙体,形成一面面引人注目的红墙。说到红墙,杭州西湖畔的岳王庙,北京的故宫都可以目睹到,这些旅游胜地与帝王之都的红墙绿瓦厅堂楼阁所展现的人文气息,所浸透着的厚重历史文化气息,常常令人感怀与仰视。然而,丘北农家屋舍秋天里展现的“红墙”又是另一番韵味,因为,农舍墙体的红色是心灵手巧的农家姐妹在入秋辣椒成熟的时节,用结满红色辣椒的一棵棵辣椒树捆绑串连而成的。这些辣椒树密集悬挂于村庄内错落有致的农家墙体上,远观近看是青瓦红屋到处火红一片,仿佛冬日里一群T型台上的模特披上鲜红夺目款式各异的棉毛外套,煞是好看。
生与大自然总是自由而又亲密融合着的。树皮椒农栽种辣椒始于明朝末年,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发展史。起初当地农民仅自种自食,后来在土特产经济的驱动下,丘北历届党委政府和各族干部群众不坐等、不懈怠,找准路子撸起袖子苦干巧干,使小辣椒一改“久驻深山人未识”的状态,老歌焕发新声,呈燎原之势成为当今丘北县域经济中“公司基地农户市场”捆绑在一起,年种植面积四十余万亩,产值逾十亿元的富民兴县大产业,为此,中央电视台还曾将丘北辣椒与湖南的辣椒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过综合的专题报道,向世人揭秘丘北辣椒鲜为人知的发展史。
据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局检验,丘北辣椒的维生素C含量高达98至185毫克、果肉含有脂肪、蛋白质、辣椒素、胡萝卜素、有机酸等多种营养成份。
丘北小椒通过提纯复壮改良品种后,因其营养丰富、个体均匀、色泽红润、香辣可口的特点声名远播
这一无公害农产品以订单的形式长年远销美国、日本、韩国、墨西哥等国家,“山里郎”、“红椒娘”、“一吃福”、“呼辣圈”等品牌的辣椒系列产品畅销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国内省份,并成为亲朋馈赠的佳品,丘北因此当仁不让地戴上了“中国辣椒之乡”的桂冠。
丘北人不仅种椒还善于品椒,并有女人食椒容颜更美,男人食椒阳气更足的说法。把丘北人吃辣椒说成是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一点都不夸张。说到这,我不得不佩服祖先创造的文字,相同的三个字经过不同位置的调换,竟描绘出三种人物心态,把丘北人的爱辣情怀描写得淋漓尽致。
可以说,丘北城乡群众进餐时无椒不成席,凡煎炸烹煮食物必须以辣椒为佐料,无椒便食无欲,饮无味,什么辣椒圈、油辣酱都能成为一盘人人争相动筷的开胃菜。招待到普者黑景区旅游的宾客,当地县城的宾馆饭店和普者黑景区内的农家乐也会自豪地备上一道油炸干椒推荐品尝。就连到省外旅游,丘北人也会自带一些辣椒面和油辣椒,旅途期间每到就餐时就往桌上的菜里一撒,吃起来既提神又解乏,如此香辣的吃样让邻桌的外省游客羡慕至极。
朱志刚摄
有着如此质朴热情
勤劳聪慧
嗜椒爱辣的民族
丘北辣椒哪会不走出深闺
耀眼于世!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以思纷”
大自然四季变幻的美总是美得让人倾心
叫人感怀心动
感受丘北辣椒的鲜红之美,就要到丘北辣椒主产区树皮彝族乡去,这里有秋季敢比金黄用红色辣椒织就宽阔无边的天然红地毯,见证着彝乡一年的风调雨顺与五谷丰登。当金秋来临辣椒编织的大红地毯在广袤的乡野舒展开来时,彝家女人节日里方可见到的艳丽摆裙便会在无尽的秋风里、火红的辣椒地里摇摆舞动起来,欢笑声、牛铃声和农用车马达的轰鸣声在地头交织鸣响,椒农们眼底眉梢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朱志刚摄
为了把新鲜的辣椒晒干晾干,便于贮存和外销,椒农将采收运回的一棵棵辣椒树捆绑串连悬挂晾晒到房前屋后的墙体上或家中众多果树间拉起的绳索上,那劳作的情景好似海滩上的渔家人在晴日里织网晒网一般。如果是碰上彝家女子在劳作,你就会看到她们三五成群一边哼唱山歌小调一边捆晒辣椒,还不时发出阵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情、那景、那声、那人,更是让我们这些乡间过客如品甘泉,如入幽林而痴迷其间,真切感受到一种渗透在心灵深处的金秋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