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瑾
5月11日至18日,长江钢琴艺术家、贝多芬最佳作品的诠释者之一、西班牙钢琴大师莱昂内尔·莫拉莱斯·阿隆索来华,在武汉、北京、深圳、香港四地举行独奏音乐会巡演和大师班。5月14日下午,阿隆索来到北京柏斯琴行卓展站,为前来参加的钢琴大师班的学员现场讲解了如何演奏贝多芬奏鸣曲。随后,阿隆索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分享了他在钢琴演奏方面的心得。
贝多芬的交响性思维
问:演奏钢琴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贝多芬的作品不好弹。我们注意到第一位参加您大师班的学员,演奏了贝多芬的《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Op2-1)的第一乐章。您在授课时,在节拍感、和声的处理及乐句的分析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您认为中国学生演奏贝多芬的作品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阿隆索:我发现很多学员在演奏作品时容易忽略一些细节,比如拍号、表情术语等。比如这位学生在演奏贝多芬的《f小调第一奏鸣曲》的时候,就没有注意到这是二二拍,而把它弹奏成了四四拍。我建议学生们在学习和演奏一首钢琴作品之前,一定要仔细研究乐谱上的所有信息。演奏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必须了解贝多芬写奏鸣曲时用的是交响乐思维。因此,他的和声和句法,很多都是有乐队思维的。
每一位作曲家在曲谱上的记号都具有独特意义,在弹奏的时候也需要掌握这些意义。再比如我们知道肖邦更喜欢法国钢琴,李斯特更喜欢德国钢琴,我们知道他们的钢琴偏爱还不够,更要知道这些钢琴背后代表着什么。就像如果了解了贝多芬时代钢琴的声音,在演奏的时候就可以将其融入其中。
问:您被称为是“贝多芬作品的最佳演绎者之一”,演奏了很多贝多芬的作品,还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办大师班,演绎并讲授贝多芬的32首奏鸣曲。能否谈谈您对贝多芬作品的理解,您觉得演奏贝多芬作品最重要的是什么?
阿隆索: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贝多芬发现了一个新的钢琴世界。贝多芬的作品结构复杂,交织诸多历史因素,同时也蕴含自身不屈不挠、浪漫柔情等多重性格特征。所以,贝多芬的作品非常难演绎。当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贝多芬的作品可以检测出不少糟糕的钢琴家。
在演奏贝多芬作品的时候,钢琴家需要同时兼顾太多重要的因素。有些钢琴家侧重节奏,有些侧重情感,但这些都不够,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其中的平衡点,其中的度非常难把握。例如一些作品所表现的情绪时而浪漫温柔,时而狂放不羁,这就需要演奏者把握作曲家创作时的思想及情绪状态,将其融入演奏中,找到平衡点使其衔接自然。
经典作品“常奏常新”
问:钢琴家总会在很多不同的音乐会上演奏相同的作品,您是如何让自己对那些作品始终保持新鲜感的?
阿隆索:经典作品因不断的演绎而愈发生机勃勃,即使是同一首作品,时间、地点以及相关环境的变化,都会影响钢琴家对作品本身的理解和演绎。例如,在不同年龄阶段弹奏李斯特奏鸣曲,一定会有不同的风格,阅历丰富的钢琴家弹奏贝多芬奏鸣曲的时候,会添加更加复杂及成熟的想法,与20年前迥然不同。举一个最通俗易懂的例子,就像自己的妻子,即使朝夕相处,如今的相处模式也同20年前大不相同,所以我每次弹奏这些作品都会发现新的灵感。
问:您是如何看待“演出成功”的?
阿隆索:演出是否很成功我并不在意,在意的是每一次演出是否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之后的巡演能否呈现同样的质量。如果某一次没有达到相同的质量,人们难免对此有疑义。这就更要求我每一次演奏都要做到最好。当我完成演出,看见所有的听众都满意时,就会说:“好吧,我们下次再见。
结缘长江钢琴
问:您今年的“长江钢琴艺术家巡演”已经走过了成都、北京两站,可否分享一下这次中国之行的感受?
阿隆索:早些年我也来过中国,在北京和其他一些城市演奏,但那个时候了解钢琴演奏的人并不是很多。现在中国的变化真是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中国音乐家走出国门,学习并进行国际交流。前年和去年,我受邀担任一些中国钢琴大赛的评委,今年非常高兴再来中国进行巡演。我希望今后更多地参与中国方面的合作,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的中国听众认识我,将我对音乐的理解教授给更多的中国学生。
问:您这次中国巡演的曲目包含贝多芬、拉威尔、斯特拉文斯基等不同作曲家的作品。请问您在准备演出曲目方面是如何进行考虑和安排的?
阿隆索:我每年都会准备一个曲目单,用于之后一年的巡演。所以这些曲目并不是特别为这次中国巡演准备的。我之前刚刚结束在美国的巡演,中国巡演之后,我还要去墨西哥、意大利等国家演出。这些巡演,大体都是按照这一次的节目单进行。当然,有时也会在某场加进一些额外的作品。比如,此次中国巡演中我也准备了一些新的曲目。
问:我们知道这次您是以“长江钢琴艺术家”这个身份来华巡演的,那么您是如何与长江钢琴结缘的?
阿隆索:首次结识长江钢琴,是在第四届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音乐周上。当时,我被邀请担任大赛评委。我记得在那次钢琴比赛中,参赛者的比赛用琴可以在施坦威钢琴和长江钢琴中选择。虽然施坦威是世界上非常有名的钢琴,但我发现其中一半的参赛者选择了长江钢琴作为自己的比赛用琴,这意味着长江钢琴自身的品质让参赛者信服。一个希望能够获胜的钢琴家在参加比赛时,会选择一架适合自己的钢琴,而他选择了长江钢琴,代表着长江钢琴可以让他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也正是因为那场比赛,我被邀请开展大师课,长江钢琴即是授课用琴。那是我第一次弹奏长江钢琴,当时我相当震惊,它拥有着非常美妙的声音,让我不禁爱上了它,当有机会成为“长江钢琴艺术家”的时候,我欣然接受,因为我非常爱长江钢琴。此后,我们之间就开展了越来越多的合作。
有音乐的地方,就有音乐周报
投稿邮箱:
yyzb1979@163.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