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最盛的时节,端午又如期而至。
插艾叶,挂菖蒲,沐兰汤,节日习俗隆重登场。
在这个充满草木气息的节日里,
祝各位端午节吉祥安康!
时值仲夏,日暖渐长,万物生长。
山中夏夜,夜凉如水,无上清凉。
天上星云闪烁,宝石般点缀在深蓝底夜空。
地上的青蛙、蛐蛐儿,唱起阵阵悠扬小调。
山谷里静谧的仿佛可以听到灵魂叹息的声音。
那位忧郁的诗人,穿越几千年的历史尘埃,向我们坚定的走来。
清芬从风里来,楚歌从清芬里来,美从烈士的胎里带来。
1
离 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
解读:《离骚》是屈原的名篇,是我们中学就读过的。全篇共5章14个完整段188行诗,像一幅长卷,像一本自传,如泣如诉的传达了诗人的初心,抱负。诚恳,不屈,反思,悲愤,浪漫抒情的基调里饱含各种复杂的情绪交织。
诗的开篇,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高贵脱俗的男人:出身高贵,内外兼修,有着强烈的使命感。他披挂香草,配饰夺目,散发着怡人的草木香气。他清晨采集木兰,傍晚采撷宿莽,愿和自然界最清新芬芳的生命相依相伴,融为一体。
他天真浪漫,软弱而刚强,坚定自己的信仰,在自怨中反省,给自己力量。
2
山 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狖夜鸣。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解读:楚地重祭祀,迷茫着浪漫之风。诗人游弋于幻想与现实之间,以他奇特的想象力,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瑰丽的世界。
很多学者对此有两种解读:第一种认为诗中描述的是美丽的山神与情人约会失败的人神恋爱故事,来表现山神追逐至爱的渴慕之心。第二种解读是:女巫装扮成山鬼摸样,入山接迎神灵而不遇的故事,来表现世人虔诚迎神以求福佑的思恋之情。
不管是哪一种解读,我们能感受到的是一个美好的山神形象:活泼,灵气,率真,住在松柏树下,饮的是山泉水,像杜若一样芬芳,身上没有一丝浊气。这也是诗人追求的美好品格。
每一个神都是情种,每一个精灵都会挚爱。山鬼非鬼,是隐逸于山中的神灵。
屈原是中国第一位诗人,开创了“楚辞”体,
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自他开始,结束了诗歌集体创作的《诗经》时代。
在屈原遭到排挤,被人诬陷时,忧愁幽思而作旷世名篇《离骚》。
在他面对山河破碎,故土流失时,他痛心不已,愤慨决绝选择以死明志。
这位不朽的失魂,死在公元前278年,却永远的活在了世人的心里。
他创作的一系列诗歌代表作,《离骚》、《九歌》、《天问》,
或浪漫,或飘逸,或绮丽,或幽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诗人。
《养正遗规》里说:
“兰芳不厌谷幽,君子不为名修”
《诗经》里说: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周易》里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是根植于中国人心里几千年的君子形象,
屈原正是这样的,品格高洁如同空谷幽兰。这样的情怀深沉悠远,与生俱来,永不凋零。
每逢端午,我们以节日之名,遥祭诗人屈原。
亲亲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2017端午,窑主创作了诗人屈原的雕塑像,以屈原本人名字命名:《屈原》。
屈原闭目端坐,肃穆的表情里带着些许坚毅,风骨朗朗,刚正不阿,那份与生俱来的高贵之气扑面而来,令人不禁想起《离骚》的开篇。
2018年春天,窑主再度创作了屈原雕塑像,命名为《诗魂》。
浮游于尘埃之外,可与日月争光。诗人风姿卓越,迎风而立,似是在江边行游吟唱:“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那位徘徊于江边的行吟诗人,以秋兰为佩,遗世独立般俯瞰人间,心底那些幽怨哀伤的思绪丝丝缕缕,缠缠绵绵,化作一篇又一篇的不朽诗歌。那里,香草蔓延,花团锦簇,芬芳清净,一切都是最美好的样子,一切都是最初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