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947 2022-07-31 02:46:38
“汉堡是全球52个必去城市之一”。,在他看来,汉堡充满着建筑奇观和文化魅力。而汉堡也成为唯一入选此榜单的德国城市。
本周,“音乐之城”系列的第二集,我们就将来到这座北德名城。作为德国第二大城市,它与上海也有着牢固的友谊,有着同样的港口文化,也同样对艺术有着极高的包容度。细翻汉堡的音乐史,才发现这座城市与众多音乐大师都有着不解之缘:
最先想到的,便是勃拉姆斯。勃拉姆斯于1833年出生于汉堡,他是一位贫困音乐家的儿子,也因此,他常常需要在夜间去一些小酒馆弹奏钢琴以贴家用。如今,往往有很多乐迷打趣勃拉姆斯的一些室内乐作品“闷骚到极致”,而有心理学研究显示,他的某些孤立性格,正是来源于家庭境况和早年的这段酒馆夜生活,也间接造成了在情感生活中不轻易做出“爱的承诺”。
当然,勃拉姆斯的早期作品都是在汉堡创作的,其中就包括写于1853年的《C大调第一钢琴奏鸣曲》作品1。其实,他的第二首钢琴奏鸣曲更早完成,只是勃拉姆斯认为作品的出彩度不如前者。因为这些作品,勃拉姆斯引起了维也纳音乐圈的注意,开拓了自己的职业道路。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虽然他于1897年去世后获得了汉堡的荣誉公民的称号,也有“汉堡音乐之子”之称,但是曾经的汉堡爱乐乐团因自身的保守,而错失了让勃拉姆斯成为该团首席指挥的机会。
本周的《947爱乐厅-欧洲现场》节目将上演三套勃拉姆斯的大作,分别为《c小调第一交响曲》、《e小调第四交响曲》及生平唯一的一部《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三部作品各具看点。
直至40岁,勃拉姆斯才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交响曲,颇为大器晚成,而这部整整花费了21年的作品也被视为“贝多芬第十”。正如日剧《交响情人梦》中说的:“仔细聆听的话,勃拉姆斯确实没有浪费这二十一年(1855-1876)来的一分一秒”,而勃拉姆斯弟弟弗雷德里希也说:“他在完成自己的《第一交响曲》之前其实已经写过很多‘第一’,但那些作品都胎死腹中,被他亲手撕毁”。
很多作曲家的第一部交响曲都给人以如沐春风之感,但这部作品稍有不同。乐曲一开始沉重的定音鼓不断敲击,小调阴暗的特性压的人喘不过气。到了第二乐章,柔美的曲调稍稍缓和了前面紧张的气氛,第三乐章是一段三段曲式,让人颇感诙谐,篇幅精短如过门桥段。经过前三个乐章的铺垫,迎来了第四乐章的爆发,尽管伊始同样呈现晦暗的音调。
该乐章开始的乐句旋律,源自1868年克拉拉·舒曼生日时,勃拉姆斯用阿尔卑斯号所吹奏旋律并填词作为送给她的礼物(原歌词为“山高水长,我为你献上千个祝福”)。随着弦乐越来越激奋,光明终于到来,仍然是定音鼓的重击,将阴霾一扫而除。一轮激烈的音流后,伴随着阿尔卑斯号角声,气氛逐步被推往最终的高潮。
克拉拉
同样的,《e小调第四交响曲》的末乐章也反套路而行之,主题、变奏、尾声组成了帕萨卡利亚舞曲,低声部反复演奏三拍子沉重的固定旋律,高声部演奏自由变化的和声与旋律,由此奠定了悲剧性的气氛,结尾的定音鼓更让人心碎。他的好友汉斯力克也说:“这首曲子像一口深黑的井,我们凝视的越久,映照出的星光才越明亮。”
汉斯力克
这部作品充斥着孤寂的氛围,从第一乐章起就有所体现。作品问世的1885年,正值20世纪前夜,当时不少作曲家选择在传统中推陈出新,提倡新音乐,其中的代表人物有李斯特、瓦格纳等,而勃拉姆斯却选择回头看,除了第四乐章的“帕萨卡利亚”舞曲出自巴洛克时期,在第二乐章中,他更是运用了文艺复兴之前教会音乐所使用的弗里吉亚调式,可见勃拉姆斯不为潮流所动,个性倔强而又保守的一面。但事实上,在潮流中保持“众人皆醉我独醒”,知道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而不是人云亦云,为情感的宣泄甚至泛滥而谱写音乐,不也是一种“创新”吗?
作为被列入“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它自然有过人之处。在自己的传记中,他曾称此曲写作没有任何灵感可言,有的只是创作技巧。而这部没有“创意”的作品,却折射出他的内心压力。
“你不会知道,贝多芬在我创作中扮演的角色。维也纳的很多人,竟把我当成贝多芬第二”。勃拉姆斯曾对身边人这么说道,在第一部交响曲被冠以乐圣的影子后,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同样无法摆脱贝多芬的影响,更何况,他们两人的两首小提琴协奏曲都以D大调写成。
1877年,勃拉姆斯听到萨拉萨蒂演奏《流浪者之歌》而大受感动,动起了写小提琴协奏曲的念头,一年前刚完成了田园风甚浓的《D大调第二交响曲》,而这也是他进入创作成熟期的阶段。
萨拉萨蒂
勃拉姆斯曾把该曲的出版谱赠送给萨拉萨蒂,但后者一直不想演奏,理由是第二乐章“双簧管奏出的美丽旋律把观众迷住了,而我只能拿着小提琴呆若木鸡地看着这情形,我可受不了”。诚然,当双簧管在管乐器的合奏中奏出美妙的旋律后,小提琴依然迟迟不出现,即使是旁观者也一定会误以为这是一首“双簧管协奏曲”吧。
从整曲看,它有着交响曲般的厚重,不轻易让独奏小提琴凸显,而是追求平衡,这也充分表现了勃拉姆斯的个性。当然,全曲长达40分钟,不仅需要演奏者有很好的体力,还得有极高的演奏技巧。彪罗曾发表过著名评论“布鲁赫为了小提琴而写协奏曲,勃拉姆斯的这部作品则是为了‘对抗’小提琴”,由此看出演奏的艰难。而后人的概括更是一针见血“勃拉姆斯的协奏曲并非对抗小提琴,它是一部小提琴与管弦乐团对抗,最终小提琴获得胜利的作品”。
此外,门德尔松姐弟俩也出生于汉堡。与勃拉姆斯不同,门德尔松养尊处优,因而他的音乐也常给人以轻快之感,以至于有人形容他为“汉堡的莫扎特”。
另两位与汉堡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作曲家来自巴洛克时期。1721年,泰勒曼成为该市主要教堂的音乐总监,时年40岁。作为巴赫的好友,泰勒曼自然对小巴赫也关爱有加,也成为了C.P.E巴赫的教父,后者也在后来接替他成为汉堡的音乐总监,并写了六部被视为巴洛克与古典主义桥梁的《汉堡交响曲》。
马勒曾服务于汉堡歌剧院
从此,汉堡适宜于音乐人的论调不再被怀疑。19世纪90年代,奥地利人马勒成为了汉堡歌剧院的首席指挥,并在此举办了柴可夫斯基《尤金·奥涅金》的德国首演,并着手创作自己的《c小调第二交响曲》和《d小调第三交响曲》。
利盖蒂
1920年,德国各大城市纷纷争抢科恩戈尔德歌剧《死城》的全球首演机会,并最终花落汉堡(另一个为科隆)。近半个世纪后,任教于汉堡音乐学院的匈牙利先锋派作曲家利盖蒂,把创作生涯的最后一部作品取名为《汉堡协奏曲》,为圆号和室内乐团而作。本周的节目中,我们将欣赏到他的《隆塔诺》,音译自标题Lontano,直译为“遥远”之意。1980年美国恐怖片《闪灵》中对这首音乐的使用让它获得了高知名度。据作曲家本人所述,这首作品描绘了“一扇长时间沉浸在童年梦境中的窗户的开与合”。
当代音乐人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俄罗斯作曲家古拜杜丽娜曾表示汉堡是她的第二个家,她的很多作品都受巴赫音乐的启发。披头士创始人约翰·列侬也说过“我可能出生在利物浦,但我在汉堡长大”,20世纪60年代的汉堡,见证了这支英伦摇滚乐队的成长。当然,在经过上述这些名人效应的科普后,韦伯著名的音乐剧《猫》于1986年在汉堡开启德国首演的事,就不那么令人好奇了。
本周的节目单上,一些与汉堡关系甚深的作曲家的作品都将被上演,正如在仓库上矗立起的易北爱乐音乐厅,音乐正在扬帆起航。
每天20:00,我们都会为您带来一场空中音乐会,所有音乐会由欧洲广播联盟(EBU)授权提供。锁定“947爱乐厅-欧洲现场”,就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FM94.7经典947。具体收听办法可参考本文底部。
“音乐之城”系列(二)汉堡的著名乐团
2018/4/9(周一)20:00放送
指挥:拉斐尔·帕亚
小提琴:吉尔·沙汉姆
北德广播易北爱乐乐团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利盖蒂《隆塔诺》
巴托克《神奇的满大人》组曲
“音乐之城”系列(二)汉堡的著名乐团
2018/4/10(周二)20:00放送
指挥:克里斯托弗·艾森巴赫
男中音:歌唱家鲍·史科弗斯
北德广播易北爱乐乐团
马蒂斯·平切尔 为男中音与管弦乐队所作的《诗》
马勒《a小调第六交响曲》
“音乐之城”系列(二)汉堡的著名乐团
2018/4/11(周三)20:00放送
指挥:安德鲁·曼兹
钢琴:拉尔斯·沃格特
北德广播爱乐乐团
托比亚斯·布罗斯特吕姆《在城市的土地上》
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
“音乐之城”系列(二)汉堡的著名乐团
2018/4/12(周四)20:00放送
指挥:安德鲁·曼兹
小提琴:卡洛琳·维德曼
北德广播爱乐乐团
威廉·皮佩尔 为管弦乐队而作的《六首柔板》
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莫扎特《降E大调柔板》
西贝柳斯《d小调第六交响曲》
“音乐之城”系列(二)汉堡的著名乐团
2018/4/13(周五)20:00放送
指挥:斯蒂芬·桑德林
汉堡交响乐团
勃拉姆斯《e小调第四交响曲》
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
“音乐之城”系列(二)汉堡的著名乐团
2018/4/14(周六)20:00放送
指挥:长野健
汉堡爱乐乐团
汉堡国家歌剧院合唱团
女高音:克里斯蒂亚娜·卡格
女中音:奥卡·冯·德·达姆娆
男高音:
男低音:弗兰茨-约瑟夫·塞利格
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
“音乐之城”系列(二)汉堡的著名乐团
2018/4/15(周日)20:00放送
指挥:乔纳森·斯托克哈默
大提琴:塞恩·索尔斯泰恩斯多蒂尔
北德广播室内乐团
安娜·托瓦尔斯多蒂尔《安》
霍库尔·托马森《韵文》
阿特利·英格尔弗森《恐怖的事物》
帕尔·拉格纳尔·帕尔森《地震》
丹尼尔·布加尔纳森《超越地球之光》
撰稿:x0
编辑:应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