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欢歌艺术空间 2022-08-01 20:53:24
在所有古典音乐中,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应该是最为著名的乐章了,也应该是大家最为耳熟的了,我为什么不说耳熟能详呢?因为或许大家最为耳熟的是乐曲开头的四个音:sol sol sol mi,并不一定是能详细地了解这整个乐章。没错,sol sol sol mi这个著名的动机,被贝多芬自己称为:“那是命运在敲门!”这也便是这部作品“命运”标题的来历。
贝多芬(1770--1827)第五交响曲创作于1808年,此时作曲家已经几乎丧失了所有的听力,这部作品的新颖之处在于作曲家通过作品的四个乐章,传递出一个心理发展过程:1、与强大命运的遭遇和冲突;2、静谧中的沉思和内心灵魂的追求;3、与命运的进一步抗争;4、最终战胜命运后的胜利凯旋。德国作家霍夫曼写到这部交响曲“打开了畏惧、恐怖、战栗、痛苦的闸门,唤醒了浪漫主义的本质----对永恒的渴望”,他预言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这也就是为什么音乐史学家将贝多芬称为:集古典之大成、开浪漫之先河!
第一乐章曲式:奏鸣曲—快板
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奏鸣曲—快板曲式的结构轮廓,如同建房子地基打好后,一层二层三层框架建起来,至于里面如何装修以及使用功能就容易多了,有了清晰的结构轮廓,我们欣赏音乐时也就清晰很多了,也就能更好地把握音乐的进程。
奏鸣曲--快板曲式由A(呈示部) B(展开部) A(再现部)三个部分组成
呈示部包括:主部主题--连接部--副部主题--结束部
呈示部:音乐一开始,(主部主题、命运动机)突然爆发的音响震惊了听众,强烈的唤起了听众的注意,“命运”动机的两次陈述,然后以渐强的力度积蓄冲力直至高潮,在三个和弦最后一个上停住了,“命运”动机自身以模仿对位的手法累计起来,形成另一次渐强,随后圆号独奏吹出一个六个音的短小过渡句——至新的关系大调上出现与主部主题对比的平和的副部主题(视频1分28秒进入副部主题),随后渐强由响亮的弦乐过渡句至结束部主题,然后再是整个呈式部的反复。(视频3分30秒进入展开部)
展开部是主题材料进一步展开出现,主题可以被扩展或缩减,会不断的发展变化。
展开部在这里是圆号和弦乐以极强的力度演奏“命运”主题动机,然后在木管与弦乐之间交替,接着是“贝多芬式的渐强”,节奏的高潮,命运动机不停的猛烈敲击,用连接部的动机形成模仿对位的短小段落,在两个音交替出现,接着一个单音在木管与弦乐之间交替出现,逐渐平息,命运动机试图再次响亮奏出并未成功,一个单音再次以更弱的力度在木管与弦乐之间交替,接着命运动机再次强行进入(视频4分50秒进入再现部)
再现部是呈示部的反复,但贝多芬却有惊人的处理,命运动机一旦重获它的力量,双簧管便突然插入了一句温柔而缓慢的、完全出人意料的独奏,使得音乐强烈的冲击力得到暂时的缓解。动机返回并快速运动到高潮,大管代替圆号演奏连接部进入平和的副部主题,渐强至结束部。
人们始料未及的是再现部之后贝多芬安排了一个长大的尾声(视频6分20秒进入尾声),命运动机以新的形式出现了,并且进行了发展,新的音型在木管与弦乐之间交替,在单音上猛烈敲击,然后命运动机像开始时那样奏出,在主--属--主和弦之间进行把乐章带向突然的结束。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