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斯烤了鸡 2021-02-21 07:01:10
预告:通过本期内容,您将基于实际作品,学习或巩固以下知识点:
1.大小七和弦连锁进行,包括由此造成的平行半音滑动;
2.通过调性、和声技术构成的一定篇幅的半音阶贯穿;
3.意大利增六和弦
4.保持音
各位朋友,五一劳动节快乐!
您看到的是烤鸡君的新栏目:
片牍品音
本栏目面向有一定乐理、和声基础的朋友
每期内容将包括:
一个短小精悍的杰作片段
谱例 + 音(视)频
↓
一份清晰明了的和声图解
乐谱 + 标记 + 音频
↓
一组简明扼要的个人观察
技术 + 表现
用实际作品夯实和声基础
用理论知识武装作品解读
烤鸡君陪伴您点滴积累
片牍品真意;
累牍汇佳音!
接着上一期的内容,
烤鸡君与您一起继续分析:
贝多芬《第三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上次,我们聚焦了主题部分
而今天,我们难度升档(>○<)
当然,精彩也随之升档!
来看看乐章里的第一副题
乐谱(请看第27-45小节;第47小节起进入“第二副题”):
视频来啦(由可爱的郎总演奏,“第一副题”出现在54秒至1分26秒,请注意郎总风情万种的手势...):
以下是烤鸡君的分析
想亲自琢磨乐谱的朋友先不要看哦
根据文章开头的提示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和声示意谱(说明一下,橙色标记为Sibelius 7打谱软件自动识别而成的和弦标记;烤鸡君第一次玩这个功能,哈哈~):
(这份和声谱采用了“第一副题”实际所处的调性“g小调”的调号,和原谱的C大调调号不同,所以临时记号方面和原谱有所出入,并非烤鸡君老眼昏花哈!考验大家乐理熟练程度的时候到啦!)
我去...这次和声谱怎么五 颜 六 色 的?
什么鬼!!!
不要急不要急,
稍后,烤鸡君会解释哒~
我们先听一下这段和声的大致效果:
和声谱对应音频(MIDI虚拟乐器,慢速):
烤鸡君的观察要点:
两个蓝色区域是大小七和弦连锁进行,也就是说,一个大小七和弦按照自然的“属-主”倾向解决到上方四度的和弦,但是,这个解决和弦不是大、小三和弦,而是一个新的大小七和弦,因此产生了继续向上四度解决的动力,此谓“连锁进行”。连锁进行可长可短,可以很轻松地把调性带向远处,也可以形成细腻的声部进行。
接着说,连锁进行的一个天然结果,就是形成向下的半音滑动。在这个例子中,贝多芬给出了教科书一般的连接——两个外侧声部以平行增四度的关系向下做半音滑动(第28-30小节;第34-36小节)。
第42小节标记为红色的和弦,是g小调的“意大利增六”和弦,也就是降三音的重属导六和弦。具体说,升C为高音,降E为低音,形成增六度,向外扩张解决到g小调的属音D,进入属和弦(别忘了,这同时也是G大调的属和弦),等待后方G大调的进入。
有一条下行半音阶隐含贯穿整个段落,烤鸡君以桃红色音符标记;它从第27小节旋律声部的D音开始,一路蔓延到第38小节的E音;第42小节低声部的降E握住接力棒,把半音阶最终送回了D音(第43小节低音),进入重要的属功能铺垫。这条半音阶安排得如此漂亮,主要得益于“连锁进行”技术,而“意大利增六和弦”的“最后一击”也是精彩。
第43小节开始,低音D成为了“G/g调”的属持续音,所以在第43和44小节各自的末拍上构成偶然纵向结构。大家可能注意到,这两个地方没有橙色的和弦标记,因为软件没有正确识别这个复合的结构,给出了错误的和弦标记,所以被烤鸡君删除了。
有两个地方,烤鸡君标记了“平行八度”。从和声谱里乍一看,这绝对是和声老师口中“还没到半终止就扣成零分”的惨状。但是在贝爷爷的原谱里,我们能发现,这两处的构思是“三声部”的,而非“四部和声”。左手分解和弦构成了非常良好、饱满的三声部进行(以平行六和弦为主),而高声部旋律那“亦步亦趋”的面貌,实质上是对左手三声部结构的一种“捕捉”和“提亮”,并非要形成更加丰满的四声部和声。所以,觉得贝多芬和声不及格的朋友,图样图森破!~
往期内容:
漫谈|音乐与听力损伤
随笔:由华晨宇“写歌剧”所想到的
论文|浅述古典奏鸣曲式的成熟(上)
论文|浅述古典奏鸣曲式的成熟(下)
漫谈贝多芬序曲三首:《科里奥兰》,《艾格蒙特》与《莱奥诺拉(第三)》
双语|达尔豪斯论交响诗(一)
双语|达尔豪斯论交响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