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音乐会
倒计时1天
曲目介绍 · Day 4
贝多芬:升c小调第十四弦乐四重奏,Op.131
Beethoven: String Quartet No.14 in C Sharp Minor, Op.131
第一乐章:深情而不太慢的柔板
I. Adagio ma non troppo e molto espressivo
第二乐章:活泼的甚快板
II. Allegro molto vivace
第三乐章:中庸的快板
III. Allegro moderato
第四乐章:如歌的不太慢的行板
IV. Andante ma non troppo e molto cantabile
第五乐章:急板
V. Presto
第六乐章:近似行板的柔板
VI. Adagio quasi un poco andante
第七乐章:快板
VII. Allegro
演奏者:徐匡奕 都姝含 张子筠 王健博
升c小调第十四弦乐四重奏Op.131,创作于1826年,即贝多芬去世前八个月。它是贝多芬最重要的弦乐四重奏之一,也是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部四重奏。这部作品共有七个乐章,总时长达40分钟,且要求不加中断,全部连续演奏,故而对演奏者的体力和控制力都是很大的考验。它所表现出的前所未有的完整性和独特的循环式结构,乐章间强烈的对比和丰富的戏剧冲突,包纳的各种情感的宽度和广度,使得它成为一部当之无愧的史诗。
演奏者合照
全曲以一段漫长晦涩的赋格开场,这在同类作品中是极为罕见的构思。主题始于第一小提琴,向下传递至各个声部,揪心的紧张感此起彼伏。呈示完毕后,贝多芬以不可思议的技巧将主题动机不断拆分变形,在四把提琴的对位交织下走遍各个调性,时而明亮时而凄婉。在全新的布置下回顾主题后,乐章被推向了一声沉痛的悲叹,在回声中逐渐远去。瓦格纳曾评价说,这段柔板是音乐史上最为忧郁而多愁善感的篇章。
第二乐章承接柔板结尾的上行八度,直接将其抬高小二度转入D大调的快板,活泼的个性与上个乐章形成了天堂和地狱般的反差。这个乐章形式上兼具奏鸣曲和回旋曲的特点,三连音的乐思疾行飞奔,不断变化,最终在一片热闹的齐奏后回归平静。
第三乐章是不足一分钟的过渡,开头是四把琴上宣叙调般对话,经过第一小提琴上的一段华彩,最终戛然而止指向下一乐章的A大调。
第四乐章是一段长达十多分钟的变奏曲。和其他几首晚期四重奏一样,贝多芬也把变奏曲作为这部作品整体的核心,显示出他晚年对这一形式的痴迷。优美如歌的主题在两把小提琴上一唱一和,而中提琴和大提琴分别以长音和拨弦伴奏,温馨惬意。随后,贝多芬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对其进行了六段性格迥异的变奏,有的短小凝练,有的极尽舒展,初听甚至很难辨认出主题的原貌。经过轮流的华彩和一段更加自由变奏的尾声后,轻盈地结束。
第五乐章是贝多芬笔下最为有趣的乐章之一。他仿佛突然变成了一个顽皮的孩子,随着大提琴一声令下,四把提琴开始了一遍又一遍癫狂的游戏。这个乐章演奏难度极大,四件乐器在急板的速度下还要进行高难度的紧密配合。在尾声处,贝多芬破天荒地要求用“近马弓法”来演奏,这会令提琴发出沙哑而怪诞的泛音,这也是他在这部严肃的作品中安排的最后一个恶作剧。乐章似乎完满终止后,突如其来的厉声反问,将乐曲引入到了升g小调的第六乐章。
第六乐章是一段不长的柔板,无论是复调的织体、声部间的轮转还是哀婉内省的气质都会使人回忆起遥远的第一乐章。落入升c小调的时刻,有如在反复的纠结试探后,绝望地陷入宿命。
第七乐章是奏鸣曲式终曲,也是贝多芬作品中最震撼灵魂的篇章。开头的两句宣言仿佛卷走了前面大调乐章一切美好的幻象,四把琴以无可阻挡的节奏,将第一乐章压抑的情绪毫无保留地宣泄出来。而紧接着的一个乐段则完全由第一乐章的主题变形而来,这噩梦般的回忆更加令人不寒而栗。对比性的第二主题出现在E大调,略为舒展,但没过多久不安的动机便回归进入展开部。按照贝多芬的风格,除了展开部外,再现后还有一段夸张的尾声。在这两个部分中,动机以各种形式重组对位,第二主题清新的音阶在这里也变得阴森紧张,而第一乐章的主题同样阴魂不散,它们构成了不可思议的爆发一次次地冲击着人心。临近结尾画风一转,最终三个动机苟延残喘,仿佛即将在升f小调中寂静地消亡。但突然间,升C大调腾空而起,就这样神乎其技地以三个胜利的大调和弦结束了全曲。
贝多芬创作 Op.131 的草稿
这部作品被瓦格纳描述为“整个世界在舞蹈——狂野的欢乐、痛苦的哀嚎、爱的流转”。舒曼评价其为“站在迄今为止一切人类艺术和想象力的边界上”。而舒伯特则在听完一次演出后感叹:“在这之后,我们还有什么可写的呢?”众多作曲家对它的喜爱,足以凸显其魅力。
本次音乐会将演出全部七个乐章。
毕业生介绍
徐匡奕,2014级物理学院本科生,将于2018年秋季赴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chapel hill攻读进化生物学PhD。于音乐和提琴无所用心以希通达声色,常常莫名被拖入各种小组,曾作为一提出演勃拉姆斯钢琴五重奏。
都姝含,2014级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生,将于2018年秋季赴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攻读应用语言学硕士。作为提琴社前演奏部长,她擅长小提琴、中提琴,曾改编过圣桑交响诗《骷髅之舞》并参演,作为中提琴手出演过鲍罗丁第二弦乐四重奏全曲。在2015年演出的贝多芬第六交响曲中演奏管乐。为两社的半括号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张子筠,数学科学学院2014级本科生,将于2018年秋赴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应用数学PhD。在提琴社演奏小提琴和中提琴,并曾任提琴社社长。作为提琴社与钢琴社合作室内乐音乐会的发起人之一,她在两社演出过近十首室内乐,风格跨越古典与浪漫,尤其以诠释勃拉姆斯的室内乐作品见长。
主持人介绍
Hello!我是14级外国语学院本科生方心怡。刚进校时我在百团大战第一天早上就冲到钢琴社的摊位,想起来还仿佛是昨天,转眼间都要毕业了…这四年间跟一群热爱音乐的超级优秀的小伙伴们一起学习、交流、成长,几乎每学期都参与演出,每次排练和演出都是人生中难忘的回忆,我会永远铭记,永远感激。真的还没有和大家玩够呐!探索音乐的道路也还很长!已保研到历史学系的我应该在接下来三年时间里还能继续和大家一起玩耍~希望未来能为传播古典音乐做更大的贡献,为大家奉上更精彩的演出。
毕业生音乐会
时间
5月18日周五晚19:00,18:30开始入场
地点
勺园弘雅厅 中餐厅二楼,免票入场